1月11日,百度正式宣佈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將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到汽車行業,同時吉利公司成為這家智能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這家新成立的智能汽車公司由百度發起並控股,獨立於母公司的體系,保持自主運營狀態,而吉利則是當前除百度外唯一的資方,雙方基於吉利的純電動架構——浩瀚SEA,在智能汽車製造領域開展合作。

無獨有偶,據韓國媒體在本週日的報道,現代汽車將與蘋果計劃在今年的3月份之前簽署自動駕駛汽車合作協議,並將在2024年左右於美國本土生產汽車。兩家公司計劃在現代子公司起亞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工廠內進行汽車生產,也有報道稱將可能進行共同投資,在美國建立新的工廠,並且在2024年左右開始生產,初期年產能在10萬輛左右,預計最終年產能將達到40萬輛。而此前便有報道,蘋果的AppleCar將在今年下半年發佈,當然,具體量產時間並不會那麼快。
互聯網科技巨頭進軍汽車領域似乎也正在成為一個浪潮,包括國內的幾家科技大廠,都對汽車領域虎視眈眈。而百度今天才終於決定正式進軍整車領域,其實已經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百度一直專注於AI領域,並且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中投入了太多資源,當然成果斐然。據國際機構NavigantResearch發佈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顯示,百度與Waymo、Cruise、FordAutonomousVehicles等公司並列,成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梯隊。
百度的計劃是將自動駕駛系統做好,而造車這種重資產交由其他主機廠來完成,但問題在於,這麼多年過去了,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但對自己的商業價值增益並不大。儘管百度自動駕駛平台Apollo智能座艙已與超過70家車企的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台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
眼看着特斯拉、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不斷的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但百度的市值甚至都被調侃不配排在BAT之列。而今百度與吉利的合作可以説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資本市場也先知先覺的對百度直接參與到造車領域表示了肯定,在上週五,百度股價大漲15.57%,總市值達到800億。此前在2020年的12月15日,便有外媒傳聞,百度考慮自己生產電動汽車,並已就可能性與吉利、廣汽、一汽等車企進行談判,就在當日,百度股價大漲13.83%,可見資本市場對於百度造車計劃的看好。
除了自動駕駛以外,百度還擁有人工智能、小度車載語音、百度地圖等技術,甚至還可以將ANP(高級領航輔助駕駛)及AVP(自動泊車功能)集成在智能汽車當中,形成完善的智能汽車體驗,不僅能夠極大提升汽車的智能感,親自參與整車製造,還能進一步收集用户反饋信息,加速技術迭代。
而在過去,由於汽車企業顧慮到安全問題,技術企業拿不到主機廠商的數據,主機廠商也不願意分享車內數據以提升產品功能,因此很難實現有效連接,想要發揮最大優勢,還應該與車控以及V2X部分進行連接。但主機廠商對於這些連接有所限制,因為可能增加主機廠商的風險。但是,如果這兩家廠商是同一家的話,就消除了這些顧慮。
相比蘋果,百度顯然要更具優勢,尤其是百度已經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有了多年的積累。而未來智能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會落到汽車自動駕駛能力的競爭上,從這方面來看,百度已經領先了一步。
當然,如今百度正式官宣與吉利聯手造車,不僅是不想錯過智能汽車的風口,更是由於百度已經重倉AI,沒有了其他退路。而AI領域中,智能汽車是目前為止市場規模最大的落地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合作的主體為吉利控股集團,而非吉利汽車。吉利控股為這項合作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這也意味着新公司的運營主體是百度。
另一方面,吉利實質控制的沃爾沃已經與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廠商Luminar進行了深度合作,本身便已經參與到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製作當中,與百度合作,不過是吉利為自己上的雙保險。
隨着當前汽車市場進入到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的新四化時代,汽車已經成為承載資訊服務、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新一代生態集合體。但縱觀整個汽車行業,會發現許多傳統車企轉變相當緩慢,反而是造車新勢力們表現突出,這也體現在電動化及智能化這兩大趨勢上,儘管造車新勢力汽車銷量遠不如傳統車企,但其市值已經反超,如特斯拉已經成為當前汽車市場中市值最高的企業,而小鵬、蔚來等車企市值也屢創新高。
吉利與百度聯手,顯然是不想錯過這一規模超過兩萬億美元的巨大風口,科技互聯網巨頭想要開闢出新的增長空間,汽車市場就是其中的關鍵。
隨着企業體量的不斷增大,進軍汽車領域的科技巨頭也將越來越多。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汽車新貴們已經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光明,或許從未來的時空來看,百度的親自上場,將拉開國內科技巨頭造車的序幕。
這家新成立的智能汽車公司由百度發起並控股,獨立於母公司的體系,保持自主運營狀態,而吉利則是當前除百度外唯一的資方,雙方基於吉利的純電動架構——浩瀚SEA,在智能汽車製造領域開展合作。

圖源:cellebrite
無獨有偶,據韓國媒體在本週日的報道,現代汽車將與蘋果計劃在今年的3月份之前簽署自動駕駛汽車合作協議,並將在2024年左右於美國本土生產汽車。兩家公司計劃在現代子公司起亞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工廠內進行汽車生產,也有報道稱將可能進行共同投資,在美國建立新的工廠,並且在2024年左右開始生產,初期年產能在10萬輛左右,預計最終年產能將達到40萬輛。而此前便有報道,蘋果的AppleCar將在今年下半年發佈,當然,具體量產時間並不會那麼快。
互聯網科技巨頭進軍汽車領域似乎也正在成為一個浪潮,包括國內的幾家科技大廠,都對汽車領域虎視眈眈。而百度今天才終於決定正式進軍整車領域,其實已經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百度一直專注於AI領域,並且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中投入了太多資源,當然成果斐然。據國際機構NavigantResearch發佈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顯示,百度與Waymo、Cruise、FordAutonomousVehicles等公司並列,成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梯隊。
百度的計劃是將自動駕駛系統做好,而造車這種重資產交由其他主機廠來完成,但問題在於,這麼多年過去了,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但對自己的商業價值增益並不大。儘管百度自動駕駛平台Apollo智能座艙已與超過70家車企的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台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
眼看着特斯拉、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不斷的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但百度的市值甚至都被調侃不配排在BAT之列。而今百度與吉利的合作可以説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圖源:老虎證券
資本市場也先知先覺的對百度直接參與到造車領域表示了肯定,在上週五,百度股價大漲15.57%,總市值達到800億。此前在2020年的12月15日,便有外媒傳聞,百度考慮自己生產電動汽車,並已就可能性與吉利、廣汽、一汽等車企進行談判,就在當日,百度股價大漲13.83%,可見資本市場對於百度造車計劃的看好。
除了自動駕駛以外,百度還擁有人工智能、小度車載語音、百度地圖等技術,甚至還可以將ANP(高級領航輔助駕駛)及AVP(自動泊車功能)集成在智能汽車當中,形成完善的智能汽車體驗,不僅能夠極大提升汽車的智能感,親自參與整車製造,還能進一步收集用户反饋信息,加速技術迭代。
而在過去,由於汽車企業顧慮到安全問題,技術企業拿不到主機廠商的數據,主機廠商也不願意分享車內數據以提升產品功能,因此很難實現有效連接,想要發揮最大優勢,還應該與車控以及V2X部分進行連接。但主機廠商對於這些連接有所限制,因為可能增加主機廠商的風險。但是,如果這兩家廠商是同一家的話,就消除了這些顧慮。
相比蘋果,百度顯然要更具優勢,尤其是百度已經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有了多年的積累。而未來智能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會落到汽車自動駕駛能力的競爭上,從這方面來看,百度已經領先了一步。
當然,如今百度正式官宣與吉利聯手造車,不僅是不想錯過智能汽車的風口,更是由於百度已經重倉AI,沒有了其他退路。而AI領域中,智能汽車是目前為止市場規模最大的落地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合作的主體為吉利控股集團,而非吉利汽車。吉利控股為這項合作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這也意味着新公司的運營主體是百度。
另一方面,吉利實質控制的沃爾沃已經與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廠商Luminar進行了深度合作,本身便已經參與到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製作當中,與百度合作,不過是吉利為自己上的雙保險。
隨着當前汽車市場進入到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的新四化時代,汽車已經成為承載資訊服務、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新一代生態集合體。但縱觀整個汽車行業,會發現許多傳統車企轉變相當緩慢,反而是造車新勢力們表現突出,這也體現在電動化及智能化這兩大趨勢上,儘管造車新勢力汽車銷量遠不如傳統車企,但其市值已經反超,如特斯拉已經成為當前汽車市場中市值最高的企業,而小鵬、蔚來等車企市值也屢創新高。
吉利與百度聯手,顯然是不想錯過這一規模超過兩萬億美元的巨大風口,科技互聯網巨頭想要開闢出新的增長空間,汽車市場就是其中的關鍵。
隨着企業體量的不斷增大,進軍汽車領域的科技巨頭也將越來越多。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汽車新貴們已經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光明,或許從未來的時空來看,百度的親自上場,將拉開國內科技巨頭造車的序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