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廚電應用場景中,無論是攪拌機、電飯煲或是烤箱等,電源線都成了限制廚電使用的一大重要因素之一。隨着人們桌台上的廚電數目越來越多,錯綜複雜的電源線便成了廚電擺放時最礙事的一道坎。比如電源線要夠長才能夠到插座,一個插座能用的電器數目有限等等。
正如如今的
藍牙、
Wi-Fi和Qi
無線充電一樣,人們對廚房場景的無線技術同樣誕生了需求。2013年,WPC(無線充電聯盟)成立了廚房工作組,致力於開發一套新的標準,用於無線廚房家電。2019年,Ki無線廚房標準正式公佈,並受到了全球領先的廚房與消費電子企業支持,這其中也包括不少傑出的家電製造商。
與Qi無線充電標準不同,Qi起名的寓意為“氣”,表示和無線充電一樣無形的能量,而Ki無線廚房標準的Ki是廚房(Kitchen)的縮寫。該無線充電標準用於廚房家電,為低功率的榨汁機乃至熱水壺等加熱廚電提供最高至2200W的充電功率。
那麼如此大功率的無線充電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這就離不開廚房的桌台了。用於Ki無線充電的桌台上放置了磁能源(發射器),在插上電後,通過
電池感應為廚電傳入能量,電器再將這些能量轉換成電能或熱能。
不僅如此,與傳統廚電不同,Ki無線充電的廚電為智能廚電。它們與發射器間的通訊將確保接收到的功率在該廚電的額定範圍內,而且可以根據用户輸入來進行調整。對於下廚做菜來説可以做到更加精確、反應更加快捷。
廚電與發射器間的通信是基於
NFC的,在廚電擺放至發射器上時便即刻開始通信。同時為了安全考慮,這樣的通信也會智能判別Ki無線廚電和其它需要忽略的物體,比如鑰匙、手機等等,不會發生意外加熱或起火這樣的事故。
但傳統廚電已經佔據了相當龐大的市場,那麼除了無線充電外,Ki無線充電還能提供哪些優勢搶佔這一市場呢?
Ki無線充電的第一大優勢就是安全性。沒有電源線的限制後,就再也沒有線材磨損和斷開的煩惱。其次,液體濺灑對發射器和廚電來説並不會產生影響。再者,廚電被打翻或移位的瞬間就會切斷能源供應。Ki無線廚電同樣需要通過安全、
EMC、EMF和能耗等規定和認證,其發射器的排放等級近似於傳統
電磁爐。
Ki無線充電的第二大優勢就是效率,儘管無線充電損耗,但Ki無線廚房標準規定效率必須大於有線廚電效率的90%,因此在用電上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
儘管擁有諸多優勢,Ki無線充電仍是一個尚在完善的標準,未來也需要生態支持,包括家電製造商、NFC讀卡器和天線等廠商。而且實現Ki無線充電不僅需要支持Ki的廚具,同樣需要對桌台進行改造或替換,這同樣是一大挑戰。
相關推薦
產業發展進程中,電動汽車無線充電(EV WPT)的頻率使用和保護限值問題成為困擾各方的難題,在201....
1月19日,長期以來,由於對電池續航里程的擔憂,人們對電動汽車的熱情始終受到抑制。但如果司機能夠在開....
我快閉嘴 發表於 01-19 10:59
• 191次 閲讀
1月18日晚,三星舉行了Galaxy S21 5G系列中國線上發佈會,正式在中國發布三星S21 5G....
在iQOO 7之前,2020年是智能手機廠商集體發力快充的一年,旗艦機基本標配60W左右的快充,而千....
我快閉嘴 發表於 01-18 15:04
• 173次 閲讀
NFC雖然在許多方面與RFID相似,並且其歷史基於RFID,但它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在RFID具有無源....
發表於 01-15 16:49 • 164次 閲讀
安富利亞洲團隊憑藉出色的表現,近日在2020年度意法半導體分銷商大會上斬獲5項大獎,載譽而歸!這....
安富利 發表於 01-15 16:12
• 267次 閲讀
意法半導體2020年工業峯會於12月2日盛大開幕!本次峯會上重點集中在電機控制、電力能源和自動化三大....
2020年蘋果發佈手機時,取消了適配器的操作。可謂是引發了一波不小的爭議。也掩蓋了新品手機無線充電器....
靠着不錯的性價比,小米11在開售之後再次大獲成功。首銷50萬的成績也是大家對它的認可,不過小米11系....
Les 發表於 01-15 11:13
• 362次 閲讀
kn95口罩怎麼樣?什麼口罩最好?智能口罩推薦哪款?當然要看雷蛇啦;雷蛇推出N95透明智能口罩; 智....
博主@數碼閒聊站爆料,小米正在測試80W無線閃充,如果順利的話,那麼上半年有希望看到量產機上市。
如意 發表於 01-14 10:49
• 288次 閲讀
配件廠商貝爾金近日發佈重要安全警告,宣佈召回型號為 WIZ003 的便攜式無線充電器 + 立式無線充....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14 10:44
• 230次 閲讀
1月13日,由上汽集團、阿里巴巴集團以及浦東新區三大巨頭聯合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正式發佈,....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13 15:21
• 434次 閲讀
據外媒報道,早在蘋果採用無線充電技術之前,三星就已經推出了其無線充電板。它也沒有錯過取笑蘋果在這一領....
如意 發表於 01-13 15:14
• 477次 閲讀
松下汽車在CES 2021上發佈了新的車載技術,包含兩種實現方式的新型車載無線充電技術,分別利用移動....
如意 發表於 01-13 13:47
• 247次 閲讀
Satechi今天宣佈推出鋁製二合一磁力無線充電支架,該支架是為了配合蘋果iPhone 12系列內部....
如意 發表於 01-13 13:41
• 296次 閲讀
蘋果正在為iPhone和iPad研究多種不同保護殼,其中一些包括為AirPods充電的功能。自201....
如意 發表於 01-13 11:51
• 259次 閲讀
NFCIP-2可以用作ISO14443A和1443B以及Felica和ISO15693(可以達1米)的讀寫器。 NFC三種模式: 1.讀寫器模式...
發表於 01-13 10:38 • 0次 閲讀
此前,三星推出了支持同時為多款設備充電的無線充電器,現在,這款產品迎來它的升級版本。1月13日,據G....
新唐提出兼容 Qi 標準 5W、7.5W/5W、15W/5W 三方案與符合 Qi 標準 5W 方案。....
發表於 01-12 15:10 • 245次 閲讀
去年的三星Note20 Ultra內置4500mAh電池和最高25W快充。而到了三星Note21 U....
目前充電機和電池是泰坦智能兩大主要業務,其中,充電機佔比最大。廣東泰坦智能動力有限公司是中國....
新戰略機器人 發表於 01-12 09:48
• 328次 閲讀
近日,瑞薩電子宣佈推出全球首款60W功率的無線電源接收器“P9418”,可以為智能手機、便攜式電腦、....
CPS8510,CPS4510,是一套基於低成本,小功率的的無線充方案,自帶線性充電管理,充電電流最大500mA,鋰電保護電路。外圍設計...
發表於 01-09 15:29 • 257次 閲讀
1月8日消息 LG 今日宣佈,將為 2021 款 4K 和 8K 電視帶來全新 webOS 6.0 ....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8 14:46
• 750次 閲讀
今天下午,小米創辦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文,小米技術委員會在今天舉行頒獎典禮。
具有“自動上熱搜”體質的蘋果,又火了。按照蘋果向SEC提交的年度報告顯示,蘋果CEO蒂姆·庫克202....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7 16:37
• 419次 閲讀
Molex莫仕負責交通運輸與工業解決方案的高級副總裁 Mike Bloomgren 表示:“這在汽車....
發表於 01-07 14:56 • 301次 閲讀
據外媒報道,近日,蘋果一項新專利曝光。這項名為”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的能夠讓MacBook具備為....
如意 發表於 01-07 11:51
• 481次 閲讀
元旦過後,收到HiSpark Wi-Fi開發板,快遞拆開後,開發盒子的包裝還是可以的。 打開盒子,拆除包裝後,如下, 然後,組...
發表於 01-07 11:46 • 0次 閲讀
據外媒報道,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專利名稱為 “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該專利描述瞭如何為 iPh....
據外媒報道,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專利名稱為 “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該專利描述瞭如何為 iPh....
我快閉嘴 發表於 01-07 10:05
• 389次 閲讀
蘋果公司的創新能力在業界可謂首屈一指,當年“劉海”屏和取消3.5mm耳機口的設計一經推出,便受到其他....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6 16:01
• 481次 閲讀
未來蘋果設計的無線充電系統有可能向移動設備傳輸電力,有可能讓iPad或Mac為iPhone無線充電。....
如意 發表於 01-06 14:56
• 349次 閲讀
1月5日,一款型號為YOK-AN10的榮耀機型在2020年12月31日通過了萊茵安全快充認證,支持最....
NFC作為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英文簡稱,其可以在彼此靠近的....
發表於 01-05 17:19 • 380次 閲讀
小米11於新年第一天上市首銷,進入2021年,小米在海外市場率先發力,即將登場的新品是Redmi N....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5 16:43
• 563次 閲讀
憑藉獨特的設計一加手機近幾年已經在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該公司下一款旗艦手機將會是一加....
隨着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甚至不少人都出現了“電量恐懼症”。
發表於 01-05 15:17 • 178次 閲讀
隨着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甚至不少人都出現了“電量恐懼症”。 近日,火....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5 15:11
• 376次 閲讀
隨着2021年的到來,我們又可以期待將在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新機了,包括一加9系列。按照慣例,一加9系列....
1月5日消息,據XDA報道,一加9 Pro將首次支持45W無線閃充。 上一代一加8 Pro支持30W....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01-05 09:06
• 472次 閲讀
近日,特斯拉中國發售了改款後的Model 3,主要對頭燈、門把手、輪轂、電動門、續航等細節內飾方面進....
智慧消防綜合管理雲平台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分散的火災自動報警設備、電氣火災監....
發表於 01-04 08:00 • 83次 閲讀
MM32SPIN120B使用高性能的內核為M0的國產32位MCU,工作頻率可高達72MHz,內置Fl....
發表於 12-31 16:12 • 124次 閲讀
斯普奧汀憑藉“蕊磁”RiCharge磁共振隔空無線充電技術,入圍2020“招商杯”創意創新創業大賽決....
發表於 12-31 15:11 • 222次 閲讀
智能手機的充電技術一直在進步,一些公司已經引入了超快的無線充電技術,推出了自己的無線配件,儘可能降低....
本文檔的主要內容詳細介紹的是NFC上位機實用工具軟件免費下載。
發表於 12-30 08:00 • 58次 閲讀
今年4款iPhone 12(以下統稱iPhone 12)要説在硬件上有什麼創新,MagSafe磁吸無....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12-27 11:21
• 1657次 閲讀
iPhone 12的官方智能電池殼尚未發售,對於重度用户來説,充電寶似乎必不可少。 不過,這一代蘋果....
工程師鄧生 發表於 12-25 18:24
• 926次 閲讀
直至目前,榮耀V40仍未有官方信息公佈,不過榮耀已經確認將於2021年1月13日在深圳舉辦榮耀粉絲會....
現在有很多消息稱,一加9系列預計將於明年3月中旬推出,並有一加9、一加9 Pro和一加9 Lite三....
據此前消息,一加9系列手機將會在2021年3月份前後正式亮相,此次一加將依然推出一加9和一加9 Pr....
NFC的起源 NFC技術的工作原理 NFC與RFID區別 NFC的技術特徵 NFC的工作應用模式 NFC技術主要應用 N...
發表於 12-18 06:29 • 0次 閲讀
隨着物聯網(IoT)、可穿戴和便攜式設備的發展,消費者開始厭倦雜亂的電纜和需要頻繁充電的電池。無線充電的優勢遠遠不止於...
發表於 11-27 16:07 • 368次 閲讀
在幫助下藍牙技術,智能手機正被用作替代鍵為您的汽車。隨着汽車和智能手機的廣泛連接,汽車鑰匙歷史上的新篇章開始了。將來,全...
發表於 11-26 11:36 • 459次 閲讀
我在nfc設計中,關於天線模塊,天線的封裝選擇單面圓角矩形螺旋天線,有沒有這種天線的模型或者封裝,我對這一塊不瞭解,或者有相...
發表於 11-25 17:16 • 1326次 閲讀
此解決方案使用近場通信 (NFC) 技術實現了無電池鍵盤。此解決方案的核心部分是可以由主機微控制器讀寫的TI動態NFC標籤...
發表於 11-24 07:23 • 0次 閲讀
分享一個方案。XS016+SN-D06全橋驅動 這種+全橋驅動芯片構架無線充電方案,比MCU+驅動的方案外圍要簡潔,效率也會更高,...
發表於 10-30 07:06 • 101次 閲讀
近場通信(簡稱NFC),是一種新興的技術,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例...
發表於 10-29 06:36 • 101次 閲讀
德州儀器(TI)動態近場通信(NFC)/射頻識別(RFID)接口應答器RF430CL331H是一款NFC標籤類型4器件,可結合一個非接觸式NFC /RFID接口和一個有線I 2 C接口將器件連接到主機.NDEF消息可通過集成的I 2 C串行通信接口讀寫,也可通過支持高達848kbps速率的集成ISO /IEC 14443標準類型B RF接口進行非接觸式訪問或更新。 該器件按主機控制器的需求請求響應NFC類型4命令,每次僅在其緩存中存儲部分NDEF消息。這使得NDEF消息的大小僅受主機控制器的存儲器容量以及規範的限制。 該器件支持讀緩存,預取和寫自動確認功能,可提高數據吞吐量。 該器件可利用簡單而直觀的NFC連接切換來替代載波方式,只需一次點擊操作即可完成諸如,低功耗(BLE)或Wi- Fi的配對過程或認證過程。 作為一個常見N. FC接口,RF430CL331H使得終端設備能夠與啓用NFC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這類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進行通信。 特性 通過直通操作向主機控制器發送數據更新和請求 I 2 C接口允許對內部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RAM)進行讀寫操作 預取,緩存和自動應答特性提高數據吞吐量 支持數據流 <...
發表於 08-20 17:57 • 281次 閲讀
評論